西南交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构建协同机制,强化合力育人,努力以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带动全校各项工作提升。
推动育人责任协同落实。围绕育人目标,细化任务、构建体系、加强督查,不断完善思政工作“责任链条”,形成“工作闭环”。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校院两级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工作实际,主动对号入座,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压实责任。二是构建责任体系。构建由公司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处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同步建立党务部门协作常态机制,完善“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机制,强化工作协同,促进多方联动。三是强化督导检查。构建“摸底巡查-执行通报-责任追究-倒逼落实”的督查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专项督查、动态常规督查、清单跟踪督查相结合,坚决拧紧“责任螺丝”,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动课程育人协同互补。推动各类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课程思政协同效应。一是发挥马学科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大建强马克思主义学科,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向”和“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方向”,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研究阐释。二是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筹备设立“习近平教育思想”教改定向支持项目,探索开设“习近平教育思想”通识限选课程及公共选修课程,着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特色示范课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示范课堂”。建立党委常委听思政课、校领导讲授思政课、校领导同思政课教师共同备课等制度,助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立足轨道交通领域学科优势,深入挖掘中国铁路发展史、交通强国建设等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推动专业课程协同育人。
推动育人平台协同联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推动平台协同联动育人。一是加强平台建设。推进第二课堂建设,优化实施FOP新生导航计划、青春交大行、有故事的青春等品牌思政活动,发挥各类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推进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各类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构建纵横“新媒体矩阵”,实现对青年学生信息交流全覆盖。打造开学、表彰、毕业三大“有意义、有意思”的典礼活动,深化仪式的教育效果。二是统筹平台资源。全面统筹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行业内外,以及网上网下、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育人平台资源。举办“一带一路”建设调研、精准扶贫、革命老区支教等多个专题实践,聘请政治素质强的高级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微信平台,联动校园媒体实施专题推送,邀请学生家长组建联合导师团队轮班开展线上答疑,院士、教授、班导师和辅导员等纷纷走进宿舍、实验室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推动育人力量协同协作。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推动全员协同合作、共同参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强化教师思政。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标准,研制《西南交通大学教师思想政治综合考察管理办法(试行)》,细化考察指标,明确考察内容;推动“立德树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和宣传,将该奖项打造为教师队伍的重大荣誉;出台《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试行)》,实行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一票否决权”;依托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建立青年教师师德考核电子档案;设立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研究基金,推动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思政与师德建设新模式。二是建强专门力量。着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专职辅导员招聘常态化;开辟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职称晋升通道,出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管理办法(试行)》,实行标准单设、指标单列、单独评审,进一步拓展思政工作队伍发展通道。